紅領智能化生產滿足“消費者個性化定制需求“
坐落于山東即墨的青島紅領集團曾是一家生產西裝的傳統服裝企業,而“定制”,這個與大規模量產背道而馳的概念卻本就是人們對西裝的原生需求。2003年,紅領將定制業務注冊為“青島酷特智能股份有限公司”,正式開始將“互聯網+個性化定制”作為西裝個性化需求的解決方案。
在紅領酷特智能的“魔幻工廠”APP 上對自己的西裝進行自主設計,選擇自己喜歡的版型、款式、風格,并一一確定包括顏色、面料、里料、刺繡、紐扣、口袋等各處細節。之后,通過預約量體,采集的客戶身體數據會與酷特智能的數據庫進行匹配,自動生成適合每一位客戶的個性化定制版型。涵蓋上百萬萬億不同版型的大數據庫讓紅領的制版準確率甚至遠遠高于經驗豐富的版師的手工操作。
盡管如此,紅領卻依然常常面對這樣疑問:客戶真的需要定制么?
“消費者有個性化需求,但往往難以實現。這是因為,第一,個性需求在原來的商業環境中往往意味著高價。第二,消費者不知道如何用商業的語言把它表達出來。”酷特智能總裁張蘊藍回答道。
不論是C2B,或是C2M,這兩點都是企業必須解決的痛點。事實上,在服裝行業中,不少品牌都提出過“定制”概念,但往往停留在“大部分標準化,小部分有變化”的“偽定制”概念上。這是因為實現各種細節上的定制要求企業將產品模塊化,與此同時,生產線實現信息化,對每一個模塊能做到智能化柔性生產。而信息化并不僅僅只存在于生產廠商內部,必須涵蓋從消費者、生產廠商、物流,更重要的是整個供應鏈的“生態圈”的信息打通。
對于制造業而言,供應商端的管理與互通也常常影響企業的命脈。在紅領,系統能夠自動管理生產原料庫存,當顧客在“魔幻工廠”下單,這件西裝所需要消耗的各項材料會實時反應在庫存中,一旦某種原料的庫存低于閾值,系統將自動向供應商訂貨。而這也意味著管理模式的變化——“去領導化、去部門、去科層、去審批,全員對應目標、目標對應全員,高效協同”,。
當定制時代來臨,消費者與廠商的交互將愈發重要。與標準化產品不同,個性化產品是為了滿足消費者的需求而存在的,因此在生產過程中必定離不開客戶的“參與”。對于紅領來說,一個能夠高效響應客戶需求的M 端已經打造完成,下一步要做的,就是通過線上線下相結合的“全渠道”,更廣泛、深入地接觸C 端消費者。2017年上半年,酷特智能將會在全國鋪開線下體驗服務。這也與阿里巴巴創始人馬云在今年提出的,“結合線上、線下、物流與供應鏈”的“新零售”不謀而合。